首页 / 健康 / 首部心理健康蓝皮书发布:女性心理健康素养水平略高于男性

首部心理健康蓝皮书发布:女性心理健康素养水平略高于男性

《心理健康蓝皮书: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7-2018)》今天发布。报告披露的一份最新调查显示,女性的心理健康素养水平略高于男性,25岁至45岁年龄组的群体素养高于其他年龄组。

农村人口心理状况稍差

蓝皮书由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蓝皮书透露,2007年至2008年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国民心理健康状况研究小组对我国10岁至100岁城镇居民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全面测查,结果显示我国城镇人口中大多数人心理健康状况良好,有11%至15%的人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可能具有轻到中度心理问题。有2%至3%的人心理健康状况差,可能具有中度到重度的心理问题。

2011年至2012年,国民重要心理特征调查项目调查发现,农业户口的国民中心理健康状况“差”的约为2.6%,心理健康状况“较差”的约为18.3%,非农业户口中的这两项分别为2%和13.8%。这四年间国民心理健康的总体状况相对变化不大,农村户口或农村人口的心理健康状况总体比城市或非农村人要差一些。

心理咨询服务不能满足需求

蓝皮书指出,我国国民心理健康需求极大,但国民感知到的心理咨询服务不便利。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国民心理健康评估发展中心近年来曾三次进行国民的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相关调查,有48%的受访者认为“现在社会上人们的心理问题严重”,仅有12%的受访者认为“不严重”,有40%的受访者选择了“说不清”。另外,有88%的受访者认为心理健康工作重要,绝大多数成年人都感到了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要性,而有74%的受访者认为“心理咨询服务不便利”,这提示民众的心理健康需求与目前能够提供给民众的心理健康服务之间的差距很大。

针对具体的心理健康需求,调查显示国民需求率最高的是“自我调节”知识,有53.0%的受访者表示需要,后面依次是“教育孩子”、“人际交往”、“心理疾病防治”、“职业指导”和“婚姻”。

“读写困难”知晓率不足一半

蓝皮书指出,心理健康素养是健康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素养影响人们对心理疾病的认知和应对,我国的心理健康素养水平依群体而异。2017年至2018年的调查显示,女性的心理健康素养水平略高于男性,25岁至45岁年龄组的群体素养高于其他年龄组,东部地区略高于中西部地区,心理健康工作者的素养水平显著高于其他职业群体。

调查还发现心理健康的知识得分与心理健康水平无关,而心理健康的技能与心理健康水平显著相关。心理学相关的教育和培训对心理健康素养的各方面均有促进作用。

在常见的心理疾病知晓率的考察上,公众知晓率高于90%的是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强迫症、自闭症(孤独症),而公众知晓率不足50%的包括“读写困难”和“惊恐障碍”。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孙乐琪 值班丁肇文

流程编辑:tf011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01大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jingzhunyixie.cn/2019/02/22/3dc15e222d08e863a771be81142ddfbd/

admin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16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zhutibaba.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手机访问
手机扫一扫打开网站

手机扫一扫打开网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