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香港5月22日电(记者李柏涛)自5月16日起,香港启动“国际医疗健康周”,系列活动持续至31日。作为其中的重要安排之一,第三届亚洲医疗健康高峰论坛于17-18日举行。
论坛以“医健跃变 重塑未来”为主题,来自全球20个国家和地区的90多位医疗卫生相关的政府官员、国际医学科研专家、投资者及医疗产业代表,共同探讨国际合作、医健科技、产业投资等话题,分享医疗健康产业最新发展趋势。
图为第三届亚洲医疗健康高峰论坛开幕式
展望疫后医健发展 寻找未来合作机遇
与会嘉宾认为,目前全球各国迎来疫后复苏,应及时从中汲取经验,构建医疗保健行业的发展愿景,以应对未来任何公共卫生危机。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表示,特区政府的创科旗舰项目“InnoHK创新香港研发平台”汇聚来自全球各地顶尖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医疗科技是该平台的重点板块之一。香港将利用粤港澳大湾区内不断增长的互联互通,并携手研发和创新机构、企业和专业人士,建设一个更具韧性和可持续性的全球性卫生系统。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成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余艳红表示,香港近年来在医疗卫生领域不断创新发展,希望来自亚洲国家和地区的医疗卫生界和企业共谋发展,在医学科技创新与应用、临床实践等方面加强合作,为卫生健康领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能。
安本集团主席范智廉认为,在应对全球医疗健康挑战时,多门学科和多个国家共同合作很重要。亚洲拥有大量年轻人口,随着研发水平和人才数量不断提升,未来亚洲将在全球医疗卫生发展方面发挥主导作用。香港作为亚洲区内吸引人才和投资的枢纽,可以作为连接亚洲和西方科学研究与发展的桥梁。
图为论坛设置的合作洽谈区
香港贸发局表示,本次活动吸引来自56个国家和地区、超过1万名买家入场参观采购,活动成功安排超过300场一对一项目对接和600多场商贸配对会议,涵盖医药、医疗器械与诊断、智慧医疗及小区健康与保健等领域。
多家参展企业表示,本次活动提供了很多曝光机会,展出项目引来不少潜在投资者,并有信心落实这些合作机会。
罗马尼亚企业Neomed SRL表示,参加本次活动是寻找新的医疗制服制造商,目前物色了两家展商,计划订购额约20万美元,并希望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参展企业重庆国际生物城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园区总体规划面积约64平方公里,主要构建以生物药为核心,化学药、现代中药、医疗器械同步发展,包括完善的研发、中试、转化等要素平台的生物医药产业体系。目前累计引进生物医药项目100余个,协议达产产值超过1000亿元。此次参会一方面是对外推介园区,另一方面是借机走访香港相关政府部门和大学,希望能够达成合作。
图为重庆国际生物城展位
科技主导医健未来
与会嘉宾指出,社会对医疗保健的需求和成本大幅飙升,加上人类预期寿命愈来愈长,种种因素都加重了全球医疗保健系统的压力,而科技是当前最好的解决途径。
晨兴集团创始人陈乐宗表示,面对相关的供需失衡,利用数据和人工智能等科技可以弥补供求差距。即使资源有限,仍然可以借此扩充医疗系统,照顾更多患者,尽量满足庞大的医疗保健需求。
图为观众体验医疗展品
晶泰科技联合创始人及首席创新官赖力鹏表示,现在AI和机器人已经很普遍,可以用于设计新疫苗或者开发新的模型去帮助临床试验,甚至可以借助AI力量去发现新的药物。
赖力鹏指出,与互联网数据相比,生物学数据还很少,相信在新技术帮助下,以后会有很好的改进。新科技可以节省金钱和时间,可以加快产品到市场的过程。
艾昆纬大中华区业务拓展副总裁郭彤认为,有一些趋势还没有到来,比如以病人为中心的范式,能否将病人的数据、病人的感觉作为治疗依据。香港的医疗设备非常先进,要思考如何收集病人的数据作为临床试验研究的重点。另外,需要考虑用类似的ChatGPT产品,开展相关的工作。
图为医疗健康展区
元化智能科技首席科学家孟庆虎表示,医学科技已经迎来三大浪潮:X光、超声波、医学机器人。这些技术改变了科研的基础,在大湾区可以看到研发、投资等正在发生。他指出,元化智能快速在深圳发展,现在又回到香港,这里有很好的大学和医院,还有稳定的供应链,看好大湾区发展前景。
香港生物医药创新协会会长卢毓琳表示,市场当然重要,但更需思考未来的趋势,尤其是高科技方面。再过十几年,基因治疗、细胞治疗、免疫治疗等是发展方向,搞研发的时候,要面向未来,做投资也是这样。
编辑:谈瑞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